上古历史之鲧禹(大禹)治水

上古时期,洪水肆虐,黄河两岸泛滥成灾,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。时值尧仍在位,群臣推举鲧来治理洪水,尧觉得鲧不太可靠,但眼下又没有合适的治水人选,便让鲧来治理洪水。

鲧,相传他是颛顼帝的儿子,字熙,居于崇(今河南嵩山一带),姒姓,有崇部落的首领。时值洪水泛滥,鲧受命治理洪水,用筑堤堵水之法治理洪水,九年不成,最后被舜杀死。《史记-五帝本纪》有言“四岳举鲧治鸿水,尧以为不可,岳彊请试之,试之而无功,故百姓不便。”《史记-夏本纪》中记载“舜登用,摄行天子之政,巡狩。行视鲧之治水无状,乃殛鲧于羽山以死。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。”在另一本著作《山海经》中则说鲧窃取了天帝的宝物息壤,这息壤遇风便长,鲧用息壤来治理洪水,结果不但没有治好,反而害得自己丢了性命。《山海经-海内经》原文如下:“洪水滔天,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,不待帝命。帝令祝融(火神)杀鲧于羽郊”。《山海经》属于神话故事,这里不做史料记载。

鲧死后,舜为天下之主,洪水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。舜召集众臣议论,有人推举鲧的儿子禹来治水,有人则说鲧都治不好的洪水,他儿子禹更不可能治好了。舜认为禹很能干,相信他能治理好洪水,于是便力排众议,让禹来治水。关于禹的出生,有一段神奇的描述,说是鲧死后三年尸体不腐,众人剖开鲧的肚子,禹便出生了。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辑《归藏·启筮》云:“鲧殛(杀戮)死,三岁不腐,副(pì剖开)之以吴刀,是用出禹。”

禹治理洪水,不同于其父鲧所用的堙堵之法,他采用疏导之法,将洪水引入大海,成功治理了洪水。他为了治水,三过家门而不入,就连自己的儿子启出生时他都不在妻子身边。他带领部下开山凿石,挖渠引水,经过不懈努力,终于治好了洪水。《史记-夏本纪》中记载:(舜)命禹:“女(汝,你的意思)平水土,维是勉之。”“禹为人敏给(敏捷。“给”与“敏”同义。)克勤(能吃苦。克,能。勤,勤苦,劳苦。)。”又曰:“居外十三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”

禹治水功大,在各个部落中的声望很高,后来舜年老时,便将天下禅让给禹,让禹做了天下共主。

舜在禹的父亲鲧治水失败后,仍能任用禹来治水,可见舜用人唯才是举;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,巧妙的采用疏导代替围堵治理洪水,留下了大禹治水,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。在生活中,如果我们身处舜那样的地位,应该像舜一样拥有博大的胸怀,唯才是举,重用人才;如果我们是像禹一样的人才,要懂得观察事物的规律,能吃苦耐劳,谦虚谨慎,这样才能有所成就。

更多的信息,了解一下 【尊龙人生就是博ag旗舰厅】